2024年6月5日下午,西北大学陈克胜副教授在我院文史楼311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数学留学生群体与社会变迁(1911-1966)》的访学总结报告。我院数学史研究所教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报告由郭世荣教授主持。
留学生群体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数学留学生群体研究则是其中之一,研究成果颇丰。陈克胜博士的报告运用学术谱系方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数学留学生群体与中国数学的现代学术转型、社会变迁,由此进一步探讨数学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
报告会上,陈克胜博士介绍了课题研究意义、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认为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留学史,将对当前中国现代数学人才培养及其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梳理了留学通史、留学教育史、留学生在海外的历史研究、留学生群体与社会发展、各学科留学生群体的历史研究等的学术史,引出了开展数学留学生群体与社会变迁研究的主要问题。接着,在中国留学史的框架下,以历史爬梳→专题探究→理论探讨的主线展开了汇报,聚焦于数学建制化、中国数学家谱系与学术传统、数学新文化的形成等问题,由此绘制了民国时期中国函数论家谱系图,揭示了中国函数论家群体的国内外学缘关系及其特征。最后,结论部分从数学留学生群体与中国数学的现代学术转型、数学留学生群体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基于认识论和实践论审视数学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数学留学生群体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方面回应了报告之初提出的五个问题。
报告内容丰富、立意深刻,讲解深入浅出,参会师生深受感染并就有关问题与陈克胜博士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现场气氛热烈。陈克胜博士回答了在座师生的问题,并鼓励大家多探索,多关注数学留学生群体方面的问题,同学们受益匪浅。
在报告会总结中郭世荣教授指出,报告运用了学术谱系方法,把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各种事件和现象统一于中国现代数学家学术谱系来考察,突出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反映和揭示了现代数学在中国的运行机制和学术机制,由此以数学学术传统内涵来探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
本次报告为我院师生开拓了学术视野,提供了学术研究的创新思路,特别是陈克胜博士的研究工作挖掘出了数学留学生群体,在引入和发展近现代中国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学术研究自信、人才培养自信等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对我院的学术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王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