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新设增设和确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2012〕48号)精神,我校“科学技术史学科”于2012年被批准为新设的博士后流动站之一,这是学校近年来学科建设工作中获得的又一佳绩。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培养跨学科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2012年,我校科学技术史学科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我校办学层次的新跨越,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技术史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是我校唯一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2年,流动站入站博士后科研人员6位,成为科技史研究院科研团队的重要补充,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支持6项。
多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人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专业方向从最初的数学史拓展到科技史等多个稳定方向;构建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四个层次的完整办学体系。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在祖国北疆开辟了一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科学技术史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镇。科学技术史人正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继续发挥学校学科建设的领头雁和国内学科发展的排头兵作用,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合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文理兼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从2012年科学技术史博士后流动站获教育部批准,截止2021年12月,我院进站博士后已有6人,其中3人已完成合作科研项目出站。
科学技术史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进出站情况一览表(2013-2021)
 
  
   | 姓名 | 合作导师 | 进站时间 | 出站时间 | 博士后题目 | 
  
   | 牛长立 | 郭世荣 | 2014.09 | 2018.06 | 草原丝绸之路——内陆欧亚民族的关系、贸易和科技交流 | 
  
   | 王静 | 海春兴 | 2015.11 | 2018.06 | 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技术历史研究(1956-2011) | 
  
   | 高红成 | 郭世荣 | 2016.05 | 2022.06 | 微积分在晚清的传播与影响——以泰勒公式为纲 | 
  
   | 图力古日 | 郭世荣 | 2016.11 | 2021.12 | 传统游牧社会中的科技与性别案例以及相关研究 | 
  
   | 沈媛 | 咏梅 | 2019.12 | 2022.04 | 内蒙古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1949-1989) | 
  
   | 梁轩 | 郭世荣 | 2020.11 | 2022.06 | 社会天文学视域下的两汉帝国 | 
  
   | 赛音巴亚尔 | 
 | 2022.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