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信息
姓名:卜学海
职称:副教授
联系电话:151 0920 9056
电子邮箱:buxuehai2009@163.com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史、区域教育史
(一)教育背景:
2005年09月— 2009年07月,在湖北师范大学攻读理学学士学位。
2011年09月— 2014年07月,在云南大学攻读理学硕士学位。
2014年09月— 2017年12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攻读理学博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2009年9月— 2011年7月,在广东省深圳市草埔中学担任信息技术课教师。
2018年1月— 2024年1月,在陕西师范大学从事区域教育史研究工作。
2024年6月— 至今,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工作。
(三)学术任职:
中国地方史志研究会革命老区教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地方史志研究会、陕西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
二、科研成果
(一)论文
1.卜学海,栗洪武.《新时代实现“双减”长效化的观念转变和制度保障》[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 (06):167-174.
2.卜学海,栗洪武,李龙.《西北电影实业在抗战烽火中的开创及其意义——对太原西北影业公司的历史考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09):70-80.
3.卜学海,栗洪武,李龙,郭伟.《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电影事业的开创及其历史意义——以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为案例的考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10):66-76.
4.卜学海,栗洪武,李龙.《萨尔地对中国早期教育电影发展的推动与影响——以1931年国联中国教育考察团为案例的考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04): 147-154.
5.卜学海,李龙.《民国时期〈播音教育月刊〉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9): 47-53.
6.卜学海,李龙.《早期电影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以金陵大学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04):127-136.
(二)编著作
1.卜学海(著).《延安时期红色教育档案——陕甘宁边区教育机构与管理制度研究》[M].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2023年10月.
2.卜学海(主编).《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通览——卷五:中等教育(中册)》[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年10月.
三、科研项目
(一)主持的项目:
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学西部项目:“延安时期红色教育家精神谱系研究”,2024,进行中。
2.内蒙古师范大学2024年度科研专项:“延安时期红色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传承与弘扬路径研究”,2024,进行中。
3.内蒙古师范大学一流学科专项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电化教育事业的创建及其实践研究,2024,进行中。
4.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时期学校劳动教育“三结合”的实践路径及其经验研究”,2023,进行中。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电影教育事业的开创研究”,2019,已结项。
(二)参与的项目:
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史研究”,2022,进行中。
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具身’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0,进行中。
3.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中心委托项目:“新中国学生资助史研究(1949-2019)”,2021,已完成。
4.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育项目:“陕甘宁边区学校劳动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19,已完成。
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整理与研究”,2015,已结项。
6.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时期学校劳动教育‘三结合’的实践路径及其经验研究”,2023,进行中。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电影教育事业的开创研究”,2019,已结项。
8.陕西省在线课程:“延安时期学校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022,已完成。
9.参与《陕西师范大学史(1944-2024)》编写工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4年10月出版。
四、教育教学
(一)所授课程:
1.讲授:《教育研究方法》,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2.讲授:《中学教育学基础》,本科生公共基础课。
3.讲授:《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本科生公共基础课。
(二)培养人才:
2025年5月,获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五、奖项
2021年10月,参获教育部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著作奖)。
2021年09月,参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著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