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7-18日,第七届中国科技典籍研究国际会议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

来自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莱比锡大学、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日本前桥工科大学、日本横滨商科大学、韩国西江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东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科技馆、民政部政研中心、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180余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会议,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经验,分享科研心得。

9月17日上午会议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关晓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李文林研究员,日本前桥工科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数学史学会会长小林龍彦教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东亚研究跨学科中心阿梅龙(Iwo Amelung)教授分别致辞。科技处处长咏梅研究员代表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贾美林教授致辞,指出科技典籍是古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文明,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开创中国科技典籍整理与研究新局面,支持和促进我校科学技术史、历史学、文献学等学科建设,共同推动新时期科学研究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幕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冯立昇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郭书春研究员、英国李约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的程思丽(Sally K. Church)教授、中国农业博物馆隋斌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肖永芝研究员作大会报告。郭书春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从《九章筭术》的法译和英译谈起”,程思丽(Sally K. Church)教授的报告题目为“Ming dynasty Shipbuilding and the Longjiang chuanchang zhi”,隋斌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现状·机制·路径——‘中国古农书搜集、整理与研究’”之体会思考,肖永芝研究员报告的题目为“‘上京记事’,上的哪个京?——从越南医学名著《海上医宗心领》看中越医学交流”。大会报告由郭世荣教授和潜伟教授主持。

大会报告后进行了分组的报告与讨论,本次会议共分10个分组,17日共有6个分组,分别是:医学典籍、技术典籍、天算典籍、农业典籍、典籍互鉴、典籍数字化。18日共4个分组,分别为医学典籍、技术典籍、天算典籍、医学与数学典籍。
18日下午,各分组报告和讨论结束后,来自Goethe University的阿梅龙(Iwo Amelung)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罗见今教授、 日本前桥工科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数学史学会会长小林龍彦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烈研究员、中国科技馆王渝生研究员进行了大会报告。报告的题目分别为:Scientific disciplines and scientific terminologies,New insights from dictionaries and documents、关于“明安图丛书”及其编辑出、Arai Hakuseki and Gouguxian Du Tushuo(新井白石与《勾股弦度图说》)、典籍中机械装置的数字仿真研究——以《王祯农书》《天工开物》的水碓为例、中国科技典籍及其“旁门左道”。与会人员对大会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清华大学刘兵教授主持了大会报告。

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李联和教授主持了第七届中国科技典籍研究国际会议闭幕式。闭幕式上来自各分会场主持人马捷、段海龙、高峰、宋元明、聂馥玲、付佳分别代表医学典籍组、技术典籍、天算典籍、农业典籍与综合研究、典籍互鉴、典籍数字化组总结和汇报了各分会场的报告讨论情况。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全国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成员张柏春研究员致闭幕词。张柏春研究员表示本届会议共有103个报告,从报告选题上看本届会议非常多样、内容非常丰富,汇报和展示了很多新的成果,本届会议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与人数创历年最多。相信在国家科技古籍的政策影响下,科技典籍的研究必将取得更多成果。

本次学术研讨会为期两天,共有9场大会报告和94个分组报告,参会人员近二百人,是七次中国科技典籍研究国际会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展开科技典籍的思想、方法和研究视角上的交流碰撞,切磋学术观点,探索科技典籍研究新视角。通过此次会议凝聚共识、深入探讨和思考将来如何更好的推动科技典籍保护、研究和发展,对促进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会议也促进了学科交流和跨学科的研讨。